金蛇[眼鏡蛇科動物金環蛇除去內臟的全體]

金蛇[眼鏡蛇科動物金環蛇除去內臟的全體]
金蛇[眼鏡蛇科動物金環蛇除去內臟的全體]
更多義項 ▼ 收起列表 ▲

生長在賓州、澄州。細中指,長一尺左右,常攀樹飲露水,身體是金黃色的,在陽光下閃閃發光。色白的叫銀蛇。都能解毒。

基本信息

功效主治

主治解中金藥毒,使人肉作雞腳裂,夜晚如銀色,到次日早晨變為金色的,就是中金藥毒。可取蛇四寸炙黃,煮汁常飲,直到毒消為止。

(《廣西中藥志》)

異名

手巾蛇(《脊椎動物分類學》),金環蛇,金包鐵,金角帶(《廣西中藥志》)。

來源

為眼鏡蛇科動物金環蛇除去內臟的全體。

動物形態

金環蛇,全長70~180厘米。頭小,稍大於頸部,略呈橢圓形。吻端圓形。尾很短,末端鈍圓。眼小,橢圓形。吻鱗寬大於高。頰鱗塊如。鼻鱗2片。上唇鱗7~8片,第3、4片入眼。眼前鱗l片;眼後鱗2片。前顳鱗1片;後顳鱗2片;頂鱗顯著,前額鱗塔形,鼻間鱗約為前額鱗的1/2。外鼻孔大,位於前後2鼻鱗之間。體鱗15行,光滑。背中線隆起成嵴狀,其鱗片特大,呈六角形。腹鱗200~234片,肛鱗單一,尾下鱗單行,23~38片。體表黑色,有24~33個大小不等的黃色環帶,腹部較淡。

生境分布

棲于山地,常見於潮濕地區或水邊。夜間活動,捕食蜥蜴、魚類及其他蛇類;具強烈的神經性毒。分布福建、廣東、廣西、雲南、江西等地。

【採集】9~10月間捕捉。捕得後,剖腹除去內臟,剔去牙齒,鮮用或烘乾後用。

化學成分

金環蛇蛇毒含有神經毒和心臟毒素。此種心臟毒素無溶血作用。神經毒素的分子量和胺基酸組成類似第一型眼鏡蛇神經毒。

【性味】味鹹,性溫。

【歸經】入肝經。

【功用主治】治風濕麻痹,手足癱瘓,腫痛。
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服:浸酒。

【宜忌】如屬於血燥筋枯之痹症忌用。(性味以下出《廣西中藥志》)

1、金制的蛇。《隋書·后妃傳·宣華夫人陳氏》:“晉王廣之在藩也,陰有奪宗之計,規為內助,每致禮焉。進金蛇、金駝等物,以取媚於陳氏。”清徐昂發《揚州》詩:“辱井有魂悲玉樹,仙都無夢餉金虵。”

2、蛇類之一種。體色金黃,故稱。唐劉恂《嶺表錄異》卷下:“南土有金蛇,亦名蜴蛇……其蛇粗如大指,長一尺許,鱗甲上有金銀。解毒之功,不下吉利也。”明李時珍 《本草綱目·鱗一·金蛇》﹝集解﹞引蘇頌曰:“金蛇生賓州,澄州 。大如中指,長尺許,常登木飲露,體作金色。”

3、比喻雷電之光。唐顧雲《天威行》:“金蛇飛狀霍閃過,白日倒掛銀繩長。”《劉知遠諸宮調·知遠別三娘太原投事》:“電光閃灼走金蛇,霹靂喧轟楇鐵皷。”《人民文學》1977年第7期:“閃電撕裂厚重的烏雲,金蛇亂竄。”

相關詞條

相關搜尋

熱門詞條

聯絡我們